【橙新聞】預繳式消費規管研冷靜期 港府平衡權益與業界承載力
商經局局長丘應樺3日透露,針對預繳式消費的冷靜期機制研究進入關鍵階段,當局擬參考星韓兩國模式設計本地化方案。這項改革涉及全港逾萬間美容、健身等服務商戶,去年相關消費糾紛投訴達3,754宗,佔消委會總投訴量21%。
丘應樺在電視訪談中強調:「需精準評估經濟承載力,或在服務期限設定與退款機制作分階段落實。」其舉例美容業預繳套餐平均金額達1.8萬港元,為民生日益重要議題。
法律改革委員會文件顯示,初步構思設7日無條件解約期,適用於3000港元以上預付合約。業界人士向本報透露,部分連鎖健身中心已自發試行3日冷靜期,試圖紓緩監管壓力。
值得關注的是,港府同步研擬「消費信託保障基金」。財經事務科顧問報告建議,從預繳金額徵收0.5%作備付金,參照旅遊業賠償基金運作模式,預料首年規模可達2.6億港元。
跨境消費糾紛處理機制亦有突破。消費者委員會數據顯示,2023年接獲涉及大灣區商戶的預付投訴同比激增68%,該會正與深圳市場監管局磋商跨域調解規則。
立法實務層面挑戰仍存,某連鎖教育機構財務總監分析,現行《商品說明條例》未涵蓋服務履約保證,需修訂至少12項附屬法規。這些技術細節將影響規管措施落地時效。